近日,
下宫司法所积极联合官坂法庭,
成功化解一起
海上渔民作业期间的工伤赔偿纠纷。
这场成功调解的背后,
正是“渔快调”机制
四大核心优势的生动实践——
【案情回溯】
新手渔民首日受伤 赔偿僵局陷拉锯
鲍鱼养殖工人赵某在入职首日作业时,左手大拇指不幸被船只夹至骨折。面对数万元医疗费及误工补偿,雇主林某以"年龄存疑、经济困难"为由拒绝赔付。多次协商未果后,双方矛盾升级,最终双方向下宫司法所递交调解申请。
【破局四步法】
"渔快调"亮出调解组合拳
1. 以速度赢信任——快速响应机制启动
下宫司法所接到申请后,迅速启动“渔快调”矛盾纠纷快速响应机制,组织双方进行面谈。调解员通过“面对面”协商,初步缓和了紧张矛盾,赵某也主动作出让步,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。然而,林某依旧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赔偿,首轮调解陷入僵局。
2.以联动破难题——法庭+司法所协同攻坚
面对林某的抵触情绪,下宫司法所联合官坂法庭,多次与林某及其近亲属沟通交流。通过走访林某亲属,并向其释明《工伤保险条例》相关法律后果,成功促使林某的态度出现松动。下宫司法所抓住时机,邀请官坂法庭深入下宫镇松皋村,将巡回法庭搬进“渔快调”“海上枫桥”调解室,开展现场多元化调解。
3. 以专业提效能——法律权威与调解柔性结合
调解团队创新采用“法理 + 渔情”双轨模式。一方面,依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等法律法规,清晰界定双方责任,并测算赔偿标准;另一方面,结合海上作业高风险的特性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。通过“背对背”沟通的方式,逐步缩小双方分歧。
4. 以和谐固根基——情法交融定分止争
最终,这场纠纷以“书面协议 + 当场履行”的方式圆满解决。雇主林某一次性支付赵某医疗费、误工费等共计3.75万元,并签订书面调解协议。
【海上枫桥启示录】
针对本案显露出的海上纠纷难点,下宫司法所给出破题三策:
联动协作:深化"司法所+法庭"多部门协同机制。
本土优势:培育懂渔情、通方言的"海上调解员"队伍。
源头预防:开展渔船"法律微课堂"前置普法。
调解的是矛盾,调顺的是民心。这起纠纷的化解是下宫镇深化“海上枫桥”实践的生动缩影。下一步,下宫司法所将持续擦亮“渔快调”品牌,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!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